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什麼是黑色影展

/所問、吉米

「黑色」,在顏色上可以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範圍,或是顏料調和在一起,吸收所有可見光而不反射;缺乏任何光線存在的視覺感受,與白色相反,在我們眼裡看來,就是黑色。

在許多社會的文化中,黑色時常與悲傷、不祥、死亡這些負面意象牽連在一起。葬禮上,人們穿著黑色系的衣服哀悼死者;烏鴉與黑貓往往代表著厄運;黑色在藝文作品中也常象徵人性的陰暗面。就像墜入深不見底的山谷,無限的巨大壓力,夜幕低垂般的降臨在身。然而當我們說到黑色電影(Film Noir)[1],其定義又與我們現在稱呼類型喜劇中的黑色幽默(Black Humorous)[2]完全不同。有沒有可能,我們在現代種類繁多的電影中,拿捏出一種新的、共通的「黑色」定義或風格呢?於是直覺在朦朧中有一個粗淺的輪廓顯現,錯綜複雜的故事展開,真實血腥的暴力透過風格化的影像呈現,核心價值探討著人性的糾結面,或嚴肅或幽默,但觀眾能透過電影去思索內在最深層的部分,甚至一些平常不願觸及的問題,這是我們腦海中的雛形。

而今,「黑色影展」的「黑色」,承載了以上所有意涵,如調色盤內的黑色由所有顏色調和一般。戲如人生,人生中有許多陰暗、見不得光的那一面,然而也有黑得發亮的時候,甚或作為一種正向能量存在。「黑色」,即為本次影展的主要色調,同時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包含整個世代的陰暗、憤怒、無奈、悲傷、反動的力量…。「黑色」,是我們開始吶喊的信號,也是見證自我之必要的再定義。



[1] 多指好萊塢1940年初至1950年末的黑色電影時期作品。源自德國表現主義,此類電影採用低光源拍攝,帶有壓抑的黑白視覺風格,著重在角色善惡難辨的道德觀,常出現偵探、致命女性、罪犯等元素,大部分的故事悲觀、晦暗且充斥死亡,其定義/風格/類型難有一個固定的詮釋。
[2] 1960年代出現於美國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與傳統定義的幽默不同,黑色幽默的諷刺常帶有荒誕或絕望的成分,表現角色面對環境不協調的無可奈何,可笑的同時卻又能感到沉重苦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