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伯
五月九號,發生了菲律賓公務船攻擊台灣漁船的事件,網路上群情激憤,政府在一番波折(並且很善良地等該國大選結束)後對菲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不少菲律賓人受到不利的消息陸續傳來,不意外地網路上也開始有呼籲大家理性的文章出現,然後出現了兩篇離奇的便當文。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分別表示遇到菲律賓勞工在便當店外苦等一個小時買不到,於是正氣凜然的代買,並且痛斥了便當店老闆一頓。文章透過網路傳了幾個小時之後,被人抓出來質疑,連續好幾天,PTT和FB上到處都有這篇文章的討論。這時候就有一些向來關心弱勢的人們(後簡稱關弱)主張「我不在乎事件的真偽,我只在乎有沒有菲律賓人被欺壓。」到底有沒有菲律賓人被欺壓?肯定有的。菲律賓勞工受到不合理的對待,如同印尼、泰國等等一樣,他們之所以受到那些對待是否與他們的國籍相關?更進一步,是否是因為他們來自東南亞?我們可以先問,在台灣哪一種勞工受到合理、合宜的對待?顯然地在台灣的勞動意識相當不足,幾乎每一個階層都在向下壓迫,高階主管欺負中階主管,中階主管壓榨部門員工,部門員工如果家裡有聘請傭人也可能欺負傭人。性侵菲傭確實會發生,但是性侵台籍受薪階級的例子難道就少了?菲律賓人在此期間被飆車族砍也常被用來舉例,但是關弱們甚少注意到,飆車族並非主動尋找菲律賓人砍殺,而是由於他們喧鬧時受菲人的白眼而引發殺機,這些事情也是常常上演,只是通常被砍的是台灣人。
當然也有些事情是很針對的,某市場公告「拒賣非人」,聽說有麵包店不賣麵包,以及某菲籍配偶被推。菲籍配偶被推這件事情無庸置疑的是不當的暴力,所幸類似的事情目前還沒聽過再次發生,然而拒賣菲人是否算是過當的行為?或許換個方式問,「我的同胞被你們國家的人殺了,而且你們國家說是不小心的,我因為生氣又難過不想賣東西給你」是否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我認為這仍屬於消極抵抗的作法,面對一個難以撼動的敵對政府而採取的羸弱示威(注一)。僅僅是少部分的人不賣東西,可以說是相當文明的作法,君不見美國馬拉松爆炸後美國境內阿拉伯/伊斯蘭人所受的暴力,甚至更加嚴重的中國仇日、印尼排華。當然,我並不認為拒賣一事值得鼓勵,也不認為能收到太好的成效,但是起碼以表達憤怒民情的手段而言堪稱客氣。
便當文一事在網路風向一面倒時,四方報張正跳出來護航,後其宣稱被自己報社的記者騙了。這時部分關弱們又說「這件事情其實一開始就沒有查證的需求,因為類似的歧視天天在發生。」「網路使用者們試圖用這件事情來掩蓋其他歧視的發生。」甚至知名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更整理了14則分佈於52分鐘內的推文,聲稱「批踢踢充斥歧視的文字」。在這些文字中到底是誰被歧視了?是因為國家而買不到東西的菲律賓人,還是因為不是關懷弱勢者而必定會歧視人的便當店老闆?有看過八卦板熱門文章的都知道,火熱的文章往往一分鐘內的推文可能就半頁了,這篇節錄的推文距離並不甚近,如果是從同一篇文章節錄出來,要嘛就是這篇文章關助的人不多,要嘛就是他從很多推文中才截取一點點。以極低比例、並且只是嘴砲的歧視言論來說「充斥」,被歧視的是被鍵盤強暴的菲律賓人還是不夠格成為獨立媒體人的PTT使用者?而便當事件本身,以PTT八卦板而言,48篇祭品文幾乎都只說要發祭品,少部分提到討厭有人趁機想紅、胡亂造謠,只有兩篇提到關於我國名譽的部分。要說鄉民們想要為國家開脫跟本就是莫須有的罪名。反倒是另一系列主要是以散播台灣觀點的熱門文章「鍵盤心戰」可能與歧視沾不上邊所以沒有獲得關弱們的垂憐。
每當網路湧起風潮時往往部分鄉民們智商就會開始降低、做出些荒謬的言行,而關弱們也一如往常地提醒、批判那些事情。或許是覺得鄉民笨久了,也可能是關弱們把持著道德的權杖久了,也或者是類似「這件事情其實一開始就沒有查證的需求,因為類似的歧視天天在發生。」的概念,關弱們不假思索的跳下去,捍衛一向弱勢的菲律賓人。捍衛弱勢者沒有錯,但是莫名的指控和「弱勢就是對的」的思維如果不能改變,那麼從文林苑以降,群眾對於知識份子的逐漸增長的信賴又會蕩然無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