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LUTO
什麼是國際志工?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不假所思回答「工具,為了在履歷上添加一筆的工具」,而這樣的答案出自於身邊的同學們,國際志工是為了增加經歷、為了一張證書,所以必須在去做志工的合照中,一定要拿著布條,宣告自己是個國際志工。凝視著理所當然的同學們,聽著他們抱怨當地食宿的簡陋,不能洗澡的痛苦,當下真的很震撼!在過去認識的志工朋友,雖然是由上而下地施捨或關懷,但至少他們自己認為是帶著愛心做志工,要「幫助」當地,會嘗試去跟當地溝通。為了一張證書去做國際志工,比硬性規定要服務學習還令人毛骨悚然,當志工服務變成人生算計的一部分時,志工服務究竟是什麼志工服務?
在2013年初我決定親自前往菲律賓的小島Olango從事國際工作,這段旅程也使得我對國際志工的概念完全U turn。Olango島是位在菲律賓宿霧市旁的一個小島。身為一個南方島嶼,Olango擁有所有觀光客對「南洋風情」所幻想的元素,陽光、沙灘、海水、椰子樹一無所缺,但由於沒有了「觀光」的包袱,讓我們更輕易地與當地居民接觸與相處。比起那些建構在「南島」形容詞與一張張炫目或色彩繽紛的海灘風情照上,並照著人們想像打造出來的觀光島嶼,同樣擁有這些元素的Olango島卻多了滿到溢出來的「人味」。在Olango到處都有人跟你說「Hello!!」,那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島,這或許跟菲律賓的民族性相關。事實上,我在菲律賓從事的志工工作,與其說是工作,到不如說是體驗,種植水筆仔、課桌椅修復都是一種初體驗,而數位教學與中英文教學,說是教學課,上起來倒是像在跟居民聊天與交流。
對現在的我而言,國際工作(非「國際志工」)就單純是一種旅遊方式,一種「自願」以國際工作形式的旅行,類似於無償的工作假期,這也是我對被稱為「volunteer」的解釋,意味著期許自己的旅行能夠有些不同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覺得旅人在地球進行移動是一件愧對地球的事情,包括使用許多的原料資源、造成相對剝奪感等,既然已經消耗了資源,所以希望能夠在旅行中有一些回饋,不管是自然還是人文的部分,其實這就是公平旅遊最初始的概念。而因為渴望跟當地與文化進行更深層的接觸,我長期以來都不太喜愛參與環境隔離極深的旅行社行程,國際工作變相地成為了一種更容易與當地居民共同生活的公平與負責任旅遊型態。
在鄰近Olango名為Caohagan的一座小島上,我認識了一名來自日本的國際志工-小倉香織,一位親和力十足的日本女性,他因為真心喜愛Caohagan,而決定留下來擔任一年以上的國際志工,現在他在當地協助發展觀光,與居民共同編織這個小島的未來。相較於傾向公平旅遊的短期國際工作營,從事長期的國際工作者才是我真正所體認的「國際志工」,他們因長期共同生活而更融入當地,也更容易去傾聽當地人的聲音,與當地人一起讓喜愛的地方更理想,而此時此刻,他們其實不算是國際志工,他們已經成為當地的一份子。所以我認為國際工作是一種旅遊的方式,而國際志工則是一種生活的型態。其實,若是在這顆藍星球上的人們在移動與定居,都如同國際志工般,經過理解、包容、合作後決定共同生活,我想也不會有這麼多排擠、排華、歧視等事件。
什麼是國際志工?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作為旅人的我們抱持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啟程,用「施捨」、「關懷」跟「工具」包裝這趟旅行,用「國際志工」掩飾自己單純想出國的慾望,是何必呢?「國際工作」不過是旅遊的一種方法,就大聲地宣告自己就是想出國玩,就只是想與當地有更深的接觸,就是想要來趟不一樣或更有意義的異國之旅,有何不可?人們為了發現與看見其他人的生活,或為了逃離目前的生活,而短暫地出走家園,這是旅行的開端,就這樣抱持著最初的心參加國際工作,選擇公平旅遊,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