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蛇娘娘
近日,阿姨家豢養的白狐狸犬因子宮病變而走入死亡,一家三口因此悲痛至極,「失去」「放不下」等字詞洗刷著臉書版面,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哀傷的情緒還渲染到了我母親與弟弟,面對這一連串的低氣壓,我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麼安慰,最後我決定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退休的外省老兵,在台灣娶了一個泰雅族的太太,就在外省老兵自然地回蘇州賣鴨蛋後的幾個月,泰雅族太太便一直跟兒子要求要搬出去住,「你爸一直都在家裡,沒有走阿,我就不想跟他住了嘛,齁。」最後兒子熬不過母親,他們便搬了家。
其實這就是泰雅族的「靈魂不滅論」,或許乍聽與漢人的「陰魂不滅」很相像,但漢人認為人死後是要進入輪迴,無法進入輪迴的才會變「陰魂」,而泰雅族則是認為人死亡就是靈魂出竅,人只是回歸到了靈魂的型態,並且仍然與家人同在,有些還會保佑家人,在紀錄片《彩虹的故事》中就描繪了泰雅族人的生死觀,從片中泰雅族老人的言談中感受不到對死亡的恐懼,反而是一種期待,期待著祖靈帶他到彩虹橋另一端的樂園,甚至打趣地質疑為何祖先還沒來接他。對泰雅人而言,死亡就是跟四季更迭一樣自然,有生必有死。
因此相較於將死亡視為「禁忌」的人們,泰雅人不忌諱公開討論死亡話題,並相信成為祖靈的家人隨時都在其身旁,面對死亡時更是樂觀地接受,彷彿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而深信這種說法的筆者,在高中,面臨阿公去逝後理所當然地都沒有哭泣,雖然難過與阿公的分離,但卻也為能脫離病痛纏身的阿公感到高興,甚至在阿公出山的那天,笑著跟阿公說再見,因為筆者相信我想他的時候,他便會在我身旁。當然,這些行為的下場就是被傳統的長輩唸到臭頭,「人都死了你怎麼還笑得出來」、「真是沒血沒眼淚的孩子」,筆者也不解釋,反正相信阿公是站在我這邊的,對吧,阿公?
人在至親離去時難免會悲痛,但當這個悲痛已經長期影響了自身,甚至影響到他人的生活時,不妨試著相信「靈魂不滅論」。屆時,我們將不需要學會或選擇「放下」,也不會感到「失去」的痛苦,因為你思故他在,只要我們沒忘記他們的一天,他們都依然在我們身邊,他們只換了個形式存在我們思念他們的每一個空間。所以為何要追求長生不老?又為何一定要子孫綿延?其實只要有人記得你,你就永遠存在,名將偉人都將成為永世不得超生的孤魂野鬼。下次感覺背後涼涼的時候,別害怕,可能只是杜甫或王爾德看到你寫錯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